打開熱搜榜單,本想瀏覽一下當下發生的國家大事或社會熱點,卻發現高位熱搜多被明星戀情、生活沖突等文娛話題霸占,不知不覺中,泛娛樂化的新聞已悄然占據了我們的生活。
熱搜熱榜,本是內容生產者、網民和平臺共同打造出來的互聯網“頭版頭條”。它是網絡信息的“篩選器”,成為人們信息獲取的便捷入口,能讓人們在短時間內獲取熱點信息;也是熱點話題的“提示鐘”,反映了當下的熱點事件和流行話題,可以說是“一榜知盡天下事”。
如果把今天的輿論場比作人人都可以發聲的廣場,熱搜便是廣場中央的醒目顯示牌,是大眾獲取信息的重要窗口。然而,當下熱搜榜娛樂化現象愈演愈烈,八卦緋聞、明星動態占據榜單大半席位,而關乎民生、科技、教育等公共議題卻往往被淹沒在娛樂信息的浪潮之中。
對個人而言,過度沉迷娛樂化內容,會讓人陷入碎片化、淺表化的信息漩渦,導致注意力分散、思維能力下降。人們把大量時間花費在明星的花邊新聞上,忽視了自身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升,長此以往,會影響個人的成長和發展。對社會而言,熱搜榜娛樂化會誤導社會輿論走向,讓公眾的關注點偏離社會發展的核心議題。
當無意義的信息充斥輿論場、爭奪公眾眼球,將造成“劣幣驅逐良幣”的現象,那些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、要事、正事可能會失聲、失焦,那些值得銘記和贊美的瞬間可能被忽略、遺忘。尤其是青少年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,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,容易受到熱搜榜中娛樂內容的誤導,將明星視為崇拜的對象,盲目追求物質享受和表面的光鮮亮麗,從而忽視了自身的學習和成長,還會對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。
海量傳播時代,熱搜熱榜早已超越簡單的流量生意,成為塑造網絡生態的關鍵載體。要走出泛娛樂化的信息圍城,需要多方共同發力。
平臺要扛起 “把關者”責任。作為互聯網平臺,在瞬息萬變的輿論場中扮演著“熱搜管理把關者”的關鍵角色。這意味著,平臺不僅僅是一個信息分發的渠道,更是一座塑造公眾認知、影響社會情緒的橋梁。平臺應建立科學、嚴謹的把關機制,通過人工審核與智能算法相結合的方式,對熱搜內容進行多維度評估。一方面主動挖掘具有社會價值、文化內涵的優質內容,如重大科技創新、優秀文化傳承、正能量事件等;另一方面堅決過濾低俗媚俗、標題黨、虛假信息等不良內容,避免“娛樂至死”現象蔓延。完善把關機制,篩選優質內容,過濾庸俗信息,提升熱搜熱榜質量,既是時代使命的體現,更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石。這不僅是對社會公眾的一份承諾,更是對自身品牌生命力的一份責任。
主流媒體應打造“熱搜風向標”。如果主流媒體過于注重追逐娛樂熱點,就可能模糊公共議題的重要性,甚至傳播不健康的價值觀。媒體應主動避開娛樂化“陷阱”,減少“標題黨”“玩梗新聞”,優先傳播社會價值高的內容,通過深度報道、專題策劃等形式,為公眾提供更有深度、有思想的信息,把“真問題”“好聲音”送上熱搜。馬克思說過,理論一經掌握群眾,也會變成物質力量。主流媒體要以“質量”立心,克服自媒體時代的媒體“流量焦慮”,堅決避免盲目跟風,以事析事,以理服人,激濁揚清。
網民要擦亮雙眼。有人將愉悅的事情分為“多巴胺快樂”和“內啡肽快樂”兩種,而泛娛樂、膚淺、庸俗的熱搜,只能帶來短暫的“多巴胺”“奶頭樂”,讓人深陷其中,慢慢喪失思考辨別能力。當我們滑動熱搜榜單時,不妨多問一句:這些轉瞬即逝的娛樂泡沫,是否配得上我們有限的生命注意力?我們必須擺脫熱搜的“套路”,以批判性的眼光審視信息,拒絕成為被動接受者,將有限的精力轉移到那些真正有價值、有深度的事情上。如,關注科技突破、閱讀經典書籍、參與社會公益,在“內啡肽快樂”中實現自我提升。
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,真正值得被看見、被銘記的,從來不是無意義的娛樂喧囂。熱搜不應只是流量的競技場,而應是多元價值的展示窗、時代精神的晴雨表。從“娛樂至死”到“思辨求生”,改變始于每一次點擊前的停頓,當我們主動選擇有價值的信息,熱搜才能回歸其應有的價值,網絡生態才能更健康。(圖片源自網絡)(簟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