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山東省2025年度先進級智能工廠名單公示,日照華泰智業、魏牌汽車、華源鎖具等17家企業的智能工廠成功入選。這一張張亮眼的“智造名片”,不僅是日照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生動注腳,更彰顯著這座城市在創新賽道上的堅定步伐。
▲吉安達機電有限公司機加工產線
智能工廠作為智能制造的核心載體,是制造業向數字化、智能化升級的主戰場。在日照,創新的種子扎根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土壤,以核心技術突破為養分,以綠色發展為方向,讓“了不起的中國創造” 在理論與實踐的交融中綻放光彩。
以“需求導向”為靶心,技術在生產一線扎根結果。需求是創新的源頭活水,當傳統方式難以破解矛盾,創新便應運而生。如,東港區陳疃鎮的藍莓產業從20畝擴至2.5萬畝,規模擴張的背后,人工采摘效率低、成本高的問題愈發突出。為此,山東省農科院團隊與波蘭專家攜手,針對山東坡地多、藍莓叢密植的特點,研發出振動式藍莓收獲機。這臺機械憑借靈活轉向和穩定振動,將采摘效率提升10倍,既解放了勞動力,更給產業升級裝上“加速器”,讓技術在田野間結出碩果。
將“核心技術”握在掌心,打破壟斷壁壘開辟新局。核心技術是產業競爭力的“定海神針”,沒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,便難在全球產業鏈中立足。面對國外在極薄熱軋帶鋼領域的技術壟斷,日照鋼鐵每年將營收的 3% 投入研發,在實驗室與車間往復攻堅,終于攻克 “ESP 無頭軋制”技術,將傳統3小時的生產流程壓縮至7分鐘,產出的0.6毫米極薄帶鋼填補國內空白。這不僅是一次技術突破,更讓中國鋼鐵在高端材料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身,讓“中國智造”在世界舞臺挺直腰桿。
把“綠色理念”刻在心間,拓寬低碳發展康莊大道。在“雙碳” 目標下,綠色創新是城市發展成色的重要標尺。日照港的智能卸船機配備高效“吸塵罩”,粉塵回收率達99%,收集的粉塵加工成建筑材料,讓廢棄物煥發新生;山鋼日照公司通過 “真空相變換熱” 技術,回收煉鋼沖渣循環水的余熱用于供暖和養殖,一年節省10萬噸標準煤。這些實踐既降能耗、減排放,更勾勒出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的綠色之路,讓日照的天更藍、水更清。
從田埂間的先進農機到車間里的軋制技術,從港口的環保裝備到智能工廠的數字藍圖,一個個生動的創新實踐勾勒出“中國創造”的鮮活軌跡。這些扎根現實、面向未來的突破,讓發展既有溫度又有力量。展望未來,期待日照繼續砥礪創新品格,在產業痛點發力、核心技術攻堅,讓更多“日照智造”成為全球標桿,以創新之光照亮高質量發展新征程。(圖片源自網絡)